努瓦克咖啡來之不易,被稱為「尚存品種中最稀有的咖啡」。具體說來,這種咖啡產自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島,這裡的咖啡樹生長期較長。到了咖啡漿果成熟的季節,當地農民就有意將貓放入咖啡種植園中,讓它們大肆饕餮。並不是所有的貓都有福氣去享受咖啡大餐,當地農民認為,只有印尼獨有的一種棕櫚貓才能勝任這個工作。 待那些棕櫚貓吃飽後,當地農民便弓下腰,捂著鼻子四處尋找貓的糞便。一旦發現目標,他們便像考古學家一樣跪在地上挖掘,幸運的話,他們能找到幾顆沒有被貓消化掉的完整咖啡豆。棕櫚貓能消化掉大部分咖啡豆,那些「劫後餘生」的咖啡豆外殼更為厚實堅硬,不容易被消化,正合農民的心意。收集工作完成後,農民就將這些特殊的咖啡豆徹底清洗。經過除臭、加工等幾道工序後,這些咖啡豆就要為人們的味蕾服務了。 嚴苛的採集和加工標準,使得努瓦克咖啡產量極少。在國際市場上,努瓦克咖啡的售價始終在每公斤1000美元左右,是名副其實的奢侈品。也許就因為大多數人無法企及,喝努瓦克咖啡成為一種時尚。但是,即使能品嚐到努瓦克咖啡的人,大多也無法接受它誇張的「出身」。在一次品嚐會上,眾多名流在未被告知實情的情況下仔細品味著努瓦克咖啡的每一種芬芳,並試圖以華麗的語言來形容自己的感官反應。有人說這咖啡有股濃郁的香草味道,有人說它帶有純正的巧克力味道,還有人說它混雜著蜜糖和煙草的味道。然而,當人們瞭解到這種飲料的由來後,卻不約而同地感到了胃部的不適。32歲的美國時裝設計師丹尼斯·巴索的兩種表情明白無誤地洩露了這個有點尷尬的秘密。 努瓦克咖啡的銷售人員建議,如果你想用這種咖啡來招待客人,要麼永遠不要告訴他真相,要麼事先說清楚咖啡的來歷,讓他自己決定喝還是不喝,以免他反應過度。 努瓦克咖啡的美味是否真與棕櫚貓有直接關係?科學家給出的答案是肯定的。根據加拿大研究人員的說法,棕櫚貓的消化液可以將咖啡豆中的蛋白質分解成非常小的顆粒,而這會加強咖啡在研磨過程中的香味。此外,棕櫚貓的腸道能過濾掉一些特定的蛋白質,從而減少咖啡的苦味。研究人員表示,咖啡豆經過棕櫚貓腸胃的過程非常類似於對咖啡進行發酵時的濕加工過程,而在這兩個過程中起關鍵作用的都是乳酸菌。 附:棕櫚貓的資料: 中文學名: 椰子狸 中文目名: 食肉目 中文科名: 靈貓科 中文屬名: 椰子狸屬 同物異名: Viverra hermaphrodita Pallas, 1777, Paradoxurus pallasii Gray, 1832, Paradoxurus hermaphroditus laotum Gyldenstolpe, 1917, Paradoxurus typus F. G. Cuvier & E. Geoffroy Saint-Hilaire, 1821, Paradoxurus niger Blandford 1885, 中文俗名: 棕櫚貓 花果狸 糯米狸 椰子貓 香瑤 拉丁文目名: CARNIVORA 拉丁文科名: Viverridae 拉丁文亞科名: Paradoxurinae 拉丁文屬名: Paradoxurus 拉丁文種名: hermaphroditus 物種命名人及年代: (Pallas, 1777) 英文俗名: Common Palm Civet 【形態】 大小似小靈貓,但較細長,體長480-550毫米,體重2000-3000克。吻較短,尾較長,約等於或大於體長,足部掌墊與糠墊相連,體背有5條顯著的黑色縱條紋,體側有黑斑點,故有花果狸的別稱。爪有伸縮性,具肛門腺,但不如小靈貓的發達。頭部黑色並具白斑;背部棕黃色且有數行黑色縱紋;體側有縱列的黑褐色斑點;胸部污黃、腹部暗黃或棕灰色;四肢和尾灰色。頭頸和尾部大都為黑褐色,頭部有額、吻、眼等斑紋,白色或黑褐色,斑點大小,色澤深淺隨不同亞種或個體年齡有差異,從鼻端到後頭有一條白色縱紋。體背除縱紋外,余多為棕黃色,腹部淺黃,足與尾同色,尾不具大小靈貓那樣的圈紋。 【分佈】 我國主要分佈於海南、雲南南部(西雙版納)以及廣西南緣(那坡、大新、上思以南邊陲)和四川;國外主要分佈於中南半島、南亞和東南亞。 主要分佈省份:廣東 廣西 海南 四川 貴州 雲南 西藏 分佈在以下保護區:大明山 十萬大山水源林 吊羅山 尖峰嶺 尖峰嶺 壩王嶺(昌江、白沙) 壩王嶺(昌江、白沙) 大圍山 金平分水嶺 銅壁關 分佈在以下山脈湖泊:五指山 【習性】 棲於熱帶雨林、季雨林及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為熱帶地區較典型的林棲動物之一。常與果子狸、鼯鼠、巨松鼠、長臂猿等在同一環境中棲息。在籐葛攀附的深山密林,長年有多種野果,又有古木樹洞等蔭蔽條件,便是它所喜好的棲息地。深居簡出,喜遊蕩憩息於山野或有茂密枝椏的橫木上,很少到村落居民區或農耕區。主要樹棲。晝伏夜出,冬時偶也日間出沒,多在樹上憩息或攀爬,是靈貓科中較好適應樹棲的一種。常成對在樹上活動和覓食。食性雜,食物有鼠類、小鳥、蛇、蜥錫、昆蟲、娛松等,也吃野桃、荔枝、龍眼、野枇杷及野蕉。 【繁殖】 每年產一窩,每窩3-4仔。 【瀕危等級】 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等級: 易危 生效年代: 1996 該物種已被列入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佈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產於印度的椰子狸被列入國際貿易公約附錄3,在不影響種群生存的條件下可適量捕獲與貿易。 【瀕危因素】 棲息地破壞: 因為貿易被捕獵:國家曾大量收購其皮。 作為食物被捕獵:南方人愛帶皮吃肉,常不剝皮。 【保護措施】 現無專門保護措施,現有的在本種分佈範圍內的自然保護區可能對本種的保護起些作用。 保護措施建議:三、四十年來,海南島、雲南西雙版納等的熱帶原始雨林面積減少了三分之二,以致大批熱帶林棲的種類瀕臨滅絕。亟待抓緊僅存的原生林保護,加強對海南島壩王嶺、雲南西雙版納等幾個自然保護區的管理。與長臂猿、巨松鼠等的保種工作一起抓起來。目前椰子貓尚未列入國家保護動物名單,希從速作出決定,免至這一珍稀物種消失。 |